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2022年10月18日发布了2023年度开放基金申请指南,截止2022年11月15日共收到50个国内外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申请共65项。经实验室组织初审后,有30项申请通过初审。2022年12月19日经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终审后,2023年度共有25项课题获得资助,具体资助名单如下:
| 序号 | 姓名  | 单位  | 职称  | 课题名称  | 
1  | 马卓晨  | 上海交通大学  | 副教授  | 用于微血管血栓清除的微纳机器人飞秒激光制造及多场耦合操控研究  | 
2  | 马雪松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 主任医师  | 麻醉气道管理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  | 
3  | 王子然  | 山东大学  | 研究员  | 基于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增强柔性压力传感器的机器人电子皮肤的研究  | 
4  | 邢宏军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副研究员  | 星球探测移动作业机器人多模式遥操作研究  | 
5  | 朱雅光  | 长安大学  | 教授  | 基于涉身神经肌肉控制架构的四足机器人协调机理和行为多样性研究  | 
6  | 刘阳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副教授  | 基于多模态强化学习的移动机器人避障方法研究  | 
7  | 刘祺  | 天津理工大学  | 讲师  | 新型混联机器人智能数控关键技术研究  | 
8  | 闫浩  | 西北工业大学  | 副教授  | 空间机器人关节电机的相电流重构误差抑制方法研究  | 
9  | 纪文 强  | 河北工业大学  | 副教授  | 人在回路复杂非线性系统的人机协同智能控制与优化  | 
10  | 杨扬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副教授  | 基于导电捻曲纤维的模块化本体感受软体机器人研究  | 
11  | 杨琛  | 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  | 研究员  | 面向超精密制造过程检测的高通量原子力显微镜驱动与感知关键技术  | 
12  | 杨淼  | 东北大学  | 副教授  | 基于电磁直驱的高带宽柔性微纳操作机器人研究  | 
13  | 吴庆祥  | 南开大学  | 助理 研究员  | 面向装卸和运送过程的负载竖直吊装起重机系统控制研究  | 
14  | 吴军  | 电子科技大学  | 博士后  | 工业机器人机电-刚柔复合耦合建模及多源不确定性的定位精度可靠性分析研究  | 
15  | 吴金明  | 东南大学  | 讲师  | 应用于机器人关节的磁齿轮减速器研究  | 
16  | 辛桂阳  | 大连理工大学  | 副教授  | 基于非线性最优控制的六足机器人高机动灵巧行走  | 
17  | 张兰勇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教授  | 一种复杂环境下多功能三栖智能机器人的结构、控制与系统设计  | 
18  | 张宗伟  | 季华实验室  | 助理 研究员  | 基于多辅助肢体融合的助老外骨骼机器人系统研究  | 
19  | 张晓旭  | 复旦大学  | 副教授  | 力学元件网络赋能的机器人-环境接触建模与学习  | 
20  | 陈妮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副教授  | 基于自制监测环及深度学习的加工状态智能系统研究  | 
21  | 范新建  | 苏州大学  | 讲师  | 面向靶向医疗的磁性螺旋微米机器人制备与多模态运动研究  | 
22  | 孟得山  | 中山大学  | 讲师  | 肌腱驱动空间机械臂在轨组装大型结构动力学与控制方法研究  | 
23  | 项升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讲师  | 变负载的高速绳悬吊并联机器人动力学轨迹规划与鲁棒控制研究  | 
24  | 姚利明  | 南洋理工大学  | 研究员  | 基于机器人技术的异种合金增材修复研究  | 
25  | 徐嘉骏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讲师  | 仿生刚柔耦合外肢体人机共融机理研究  | 
